作为安溪的一位茶艺人,想来仔细说一下观音产区的整体的现状,以及简单聊聊观音本身,不想拿一些百度大家都能查得到的资料来对大家
说,希望各位能够从历史、和现状两个角度来聊聊。希望大家能够对观音本身有一些较为全面的认知。 安溪铁观音是产于福建安溪县境内的
一种乌龙茶。光绪元年(1877)年以前,铁观音这个产区主要是制作的是乌龙茶。黟县一名茶商余干臣带来了乌龙茶的制作方法,并且在历
口设立茶庄,鼓励农户种植乌龙茶。并且收购价高于当时的乌龙茶,利之所趋,才让当地慢慢开始绿改红。安溪铁观音在光绪末年于民国
初年时期,安溪铁观音在洲际市场贸易比较为鼎盛时期。分外在1915年参加万国博览会后,获得了金奖。一时间也让观音名声大盛。而后由
于受到战争影响,欧洲消费能力下降。以及茶叶新兴印度、锡兰等的兴起。导致销售日益下降。 于于到了1958年的时候,八万亩荒原几乎一
样荒芜,连还在生产中的4.5万亩茶园中,也处于无人管理的半荒废状态。年产量有1939年的6%左右。在1958年后,由于施行的计划经济体制
下,生产得到快速的恢复,在1958年达到6万旦,超过历史比较高产量的20%。同时由于苏联技术援助,统一收购出口,让观音在这样的背景
下实现了 可能程度的复苏。虽然在1957年(苏联)、1986年(英国)、1991年(苏联)分别作为国礼赠送给这些。销售也在抗战后得到快速
提了,但是这一背景是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的,随着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在洲际市场走俏,90年代开始观音进入了新的低谷,于于在90年代还
提出了红改绿这样的口号,导致了观音的产量逐渐萎缩,到2003年的时候,安溪铁观音基本上全县产量有800多吨,有上世纪80年代的四分之
左右。今年来,从05、06年开始新工艺的观音从陆续出现到大规模推广,并且很多民间小企业、农户也开始掌握了新工艺观音的基本制作方
法,也让观音在陆续复苏、恢复。分外去年外交部长王毅先生,在外交部福建推荐会上亲赞安溪铁观音,也兴起了新的安溪铁观音热度。但
是洲际市场上出口由于我国市场份额j低,观音产区主要向内销的情况影响,也导致了如今观音的出口量远远不及百年前的辉煌。 一般农户
都是制作成毛茶,含水量较高,而且当时基本上只要是晴天,一样是通过晒干进行干燥,如果是阴雨天气,一般茶农也但但是通过炭火烘焙
于半干就出售给茶号。茶号收茶之后,基本上会再次用炭火烘干于八成,筛分拼堆后,再次烘于足干。这一插一段话,大家在购买观音的时
候,真的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传统,因为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出现木质半自动揉捻机的时候,这一道工序一样由脚踩代替。而且从工
艺中看晒干的毛茶,发酵不能基本的受人为控制,在晒干的过程依然有持续发酵的可能性,所以从这一点看观音传统的工艺并非 可能比今日
的工艺比较好。但历史不可复原,有可能传统师傅能够认为控制好各个环节的程度,但于少看来今天没人能做到。 2、安溪铁观音的现状安
溪铁观音整个产业链有着自己稀有的特点,我只能作为一个当地的从业者角度来简单聊聊,难免有些个人观点在里面,如果有着什么不对的
还请指正,本人虚心接受并加以修改。树种安溪铁观音当地绝大部分是“土种”的槠叶种,以及福建1号、3号等良种。2010年后也开始有着
“箬坑乡”培育出来的红旗一号早种,以及其他品种。不过经过本人亲身品评以及很多业内人的观点,基本上还是统一认为早种在茶叶口感
上会有一些缺失。(我本人并非持有良种茶不如土种观点的人,事实证明很多良种不但产量大,质量也相当优异,但由于目前安溪区域育种
的技术能力和科研投入确实离浙、闽有 可能的差距, 2、安溪铁观音的现状安溪铁观音整个产业链有着自己稀有的特点,我只能作为一个当
地的从业者角度来简单聊聊,难免有些个人观点在里面,如果有着什么不对的还请指正,本人虚心接受并加以修改。树种安溪铁观音当地绝
大部分是“土种”的槠叶种,以及福建1号、3号等良种。2010年后也开始有着“箬坑乡”培育出来的红旗一号早种,以及其他品种。不过经
过本人亲身品评以及很多业内人的观点,基本上还是统一认为早种在茶叶口感上会有一些缺失。(我本人并非持有良种茶不如土种观点的人
,事实证明很多良种不但产量大,质量也相当优异,但由于目前安溪区域育种的技术能力和科研投入确实离浙、闽有 可能的差距, 口感及
质量一谈到口感,可能很多人会查资料就能看到所谓的“铁观音香”,但是我查过不同的文献资料,也上门拜访过一些非遗大师,其实答案
都有不同。但从历史条件的背景上来说,有被称为杜特“铁观音香”的那个年代还有观音传统的工夫乌龙茶。所以可能在铁观音香这个概念
里面,不必过多苛求。很多都是商家营销上有着不同的话术阐述,较难看到爱明确的量化标准了。我拜访过非遗传承大师陶自富先生,他也
说过如今的铁观音香也比较难以表述了。 口感及质量一谈到口感,可能很多人会查资料就能看到所谓的“铁观音香”,但是我查过不同的文
献资料,也上门拜访过一些非遗大师,其实答案都有不同。但从历史条件的背景上来说,有被称为杜特“铁观音香”的那个年代还有观音传
统的工夫乌龙茶。所以可能在铁观音香这个概念里面,不必过多苛求。很多都是商家营销上有着不同的话术阐述,较难看到爱明确的量化标
准了。我拜访过非遗传承大师陶自富先生,他也说过如今的铁观音香也比较难以表述了。 生产目前安溪铁观音受到历史影响和当地经济水平
因素影响,安溪铁观音有着大、中、小不同的工厂、作坊、于于一些农户自行生产。坦白的说,大小不同的工厂于于作坊,由于对茶叶的理
解、文化、等影响的因素不同,制茶的水平、工艺要求的程度都有区别,茶叶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区别。但我本人也认识一些中青年的茶人
,各自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方向,也都在积j吸收和理解其他产区的先进理念和工艺,慢慢的,整个产区都会有所改观。 比较后,作为一
个做观音的茶人想说几句话:安溪铁观音确实有过曾经的辉煌,巴拿马金奖、英国皇室用茶、国礼用茶等等但也从神坛跌落下,于于面临着
红改绿的生运。但这可以都已近过去,于少有一批像我们这样的人想慢慢的一起去做大、做精观音。但同时我也深知,工艺、技术、市场、
成本之间平衡是有多么的难,继续努力吧。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!